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浏览易车国际站

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,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。

去易车国际站
继续浏览当前页

工具栏
意见反馈
问题描述
0 /300
请输入问题描述
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
请输入正确电话
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/JPEG/PNG格式,单张图片不超过5Mb,最多上传3张图片

添加图片

从“价格狂欢”到“体系困局”,合资车企转型的幻象与真相

3月17日,一汽大众官宣与德国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,

3月6日上市的广汽丰田铂智3X ( 参数 | 询价 | 图片 ) 以“日均500台新增订单”的亮眼成绩,成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“现象级爆款”;

上个月底,上海通用在合资阵营中率先全面推行“一口价”销售策略;

……

一时之间,舆论欢呼“合资觉醒”;恍惚间,人们以为车市又将往日重现。

然而,市场却以另一种方式给出答案:铂智3X上市仅4天后,零跑B10以12万级激光雷达智驾车型开启预售,48小时订单突破3万台,轻松碾压“合资之光”。

一汽大众的11款新车,数量虽多,但仔细一看,纯电、插混、增混和燃油车型均有,不敢单独下注某种动力车型,其勇毕现。

上海通用的一口价战略,也并没有掀起滔天骇浪。

……

看似热闹的“觉醒叙事”背后,其实折射出合资车企转型的深层困境——铂智3X的阶段性成功仅是孤例,合资阵营的体系性觉醒远未到来。

铂智3X的“成功密码”:一场精心设计的本土化实验  

Image


1. 丰田的“特例放权”与供应链革命

铂智3X的诞生,本质上是丰田在华“有限放权”的产物。该车由广汽丰田中国团队主导研发,65%的供应链来自本土科技企业(如宁德时代、Momenta),甚至车身参数与广汽埃安AIONV高度相似。这种“反向合资”模式突破了日方对核心技术的绝对掌控,通过深度绑定中国产业链,将激光雷达智驾成本压缩至14万元级。然而,这种模式在丰田全球体系中属于“个案”——日方仅将铂智3X定义为“中国特供车”,其研发经验并未纳入丰田全球技术路线图。  

2. 价格战中的“田忌赛马”策略  

铂智3X以10.48万元起售价杀入市场,看似颠覆合资定价逻辑,实则依托广汽集团新能源平台的技术共享与规模化采购优势。例如,其激光雷达单价通过本土供应商速腾聚创压至2000元级,较进口方案成本降低80%。但这种“成本奇迹”难以复制:多数合资品牌仍受制于外方技术标准,无法实现供应链深度本土化。如某系列车型采用德国大陆集团方案,激光雷达成本高达万元级,导致智驾车型定价始终高于20万元。  

3. 昙花一现的市场窗口期

铂智3X的爆发,得益于2025年初新能源市场“智能化平权”需求与合资品牌“低预期”形成的反差红利。但当零跑B10以更低价格、更高配置入场时,合资品牌的性价比优势瞬间瓦解——后者不仅将激光雷达车型下探至12万元,还采用后驱平台与自研算法,直击铂智3X的“代差短板”。这暴露出合资品牌转型的致命缺陷:缺乏持续技术迭代能力,仅靠“一次性低价策略”难以建立长期竞争力。

合资困局未解:体系性转型的三大枷锁  

1. 技术主权争夺:全球标准与本土需求的撕裂*

合资车企长期受制于“技术输入”模式,外方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导致转型迟缓。以大众集团为例,其MEB平台智能化架构由德国总部主导开发,中国团队仅能进行本土化适配,导致众多车主反映某系列车机系统卡顿、智驾功能落后等问题。即便如铂智3X般实现局部突破,其Momenta智驾系统仍需接受丰田安全认证体系的层层审查,算法迭代速度并无明显优势。  

2. 组织架构僵化:“大象转身”的制度性障碍

传统合资公司决策链条冗长,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落地需经历中外方多轮博弈。某合资品牌高管曾透露:“一款电动车的中控屏尺寸调整,需提交东京总部三次会议审议,耗时长达半年”。相比之下,零跑B10从立项到预售仅用11个月,其“用户共创委员会”可直接将消费者需求注入产品定义。这种效率差距,本质是工业化时代科层制与互联网时代扁平化组织的对抗。  

3. 品牌价值坍塌:燃油车遗产的“反噬效应”

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“品质溢价”认知,正在新能源市场转化为负资产。调查显示,70%的消费者认为“合资电动车技术落后于自主品牌”。而某合资新车虽以“安全基因”为卖点,其三年保值率预期仅为55%,远低于比亚迪元PLUS的68%。当品牌光环消散,合资车企不得不陷入“降价保量-利润萎缩-研发投入不足”的恶性循环。

觉醒幻象:合资阵营的“三个未完成”  

Image


1. 未完成的认知革命:从“市场换技术”到“技术换市场”

铂智3X的成功,源于广汽丰田打破“技术引进”思维,以中国需求定义产品。但这种变革尚未成为合资共识:日产Ariya仍坚持导入全球车型,其窄体设计与中国家庭用户偏好严重冲突;某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平台虽宣称“本土化”,但电芯配方与BMS系统仍由底特律实验室掌控。当跨国车企仍将中国视为“技术试验场”而非“创新策源地”,真正的觉醒无从谈起。  

2. 未完成的生态重构:封闭体系与开放创新的对抗

新势力品牌通过跨界合作构建生态壁垒,如零跑与华为鸿蒙共建车机系统、与Stellantis共享供应链。反观合资车企,大众虽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,但技术成果优先供给欧洲市场;丰田氢能技术仍对中国合作伙伴设限。这种“选择性开放”暴露了跨国公司的矛盾心态:既想利用中国产业链降本,又担忧技术反哺竞争对手。  

3. 未完成的用户关系重建:从“产品交付”到“价值共生”

铂智3X的营销虽引入脱口秀、粉丝社群等新势力玩法,但其用户运营仍停留在“交易型关系”层面。相比之下,零跑通过“老车主推荐购车占比35%”“T03用户复购率22%”等数据,构建了深度情感联结。合资品牌缺乏用户直连渠道,4S店体系与主机厂数据割裂,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用户生态。

 觉醒之路:合资车企的生死考题  

Image


1. 技术主权之争:建立本土化研发“防火墙”  

跨国车企需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“技术主权实体”,赋予其独立决策权。例如,大众安徽已尝试脱离狼堡体系,自主研发智能电动平台;若丰田能将铂智3X的“广丰模式”复制至其他合资公司,或可打破技术桎梏。 

2. 供应链“去殖民化”:构建中国主导的产业联盟

合资车企应摆脱对母公司供应链的依赖,与宁德时代、华为、大疆等本土巨头成立技术联合体。广汽丰田与Momenta的合作已证明,通过数据共享与联合开发,可大幅降低智驾系统成本。  

3. 组织基因再造:从“跨国分部”到“创业公司”

打破中外方“50:50”股权结构,试点管理层持股、员工跟投等激励机制。可参考Stellantis对零跑的投资模式:注资但不干预运营,保留本土团队决策敏捷性。  

 结语:觉醒尚未到来,生存仍是命题  

铂智3X的辉煌一现,恰似合资阵营转型困局的缩影——它证明了本土化创新的可能性,也暴露了体系性变革的艰难。当零跑B10以更低价格、更快迭代碾压而来,当自主品牌用“全栈自研”构筑技术护城河,合资车企的“觉醒叙事”显得愈发苍白。这场生死博弈的终局,不取决于某款爆款的偶然成功,而在于能否完成从“跨国公司在华分部”到“中国智造全球输出者”的基因重塑。至少在今天,答案仍未清晰。  
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举报当前文章

举报成功

感谢您的举报
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搞车社

获赞 604 关注 2 粉丝 1110

+ 关注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5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

1/3